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目錄 購物車 {{currentCart.getItemCount()}}
就係香港 「4期訂閱」:由2023春季號起

就係香港 「4期訂閱」:由2023春季號起

HK$560.00
{{shoplineProductReview.avg_score}} {{'product.product_review.stars' | translate}} | {{shoplineProductReview.total}} {{'product.product_review.reviews' | translate}}
{{amazonProductReview.avg_rating}} {{'product.product_review.stars' | translate}} | {{amazonProductReview.total_comment_count}} {{'product.product_review.reviews' | translate}}
數量 組合數量
一次最大商品購買數量限制為 99999
該數量不適用,請填入有效的數量。
售完

商品存貨不足,未能加入購物車

您所填寫的商品數量超過庫存

{{'products.quick_cart.out_of_number_hint'| translate}}

{{'product.preorder_limit.hint'| translate}}

每筆訂單限購 {{ product.max_order_quantity }} 件

現庫存只剩下 {{ quantityOfStock }} 件

若想購買,請聯絡我們。
  • 香港以外地區【香港郵政易網遞】:限定地區
  • 香港以外地區【空郵掛號】:第三區 東歐、北歐、南美洲、非洲及其他目的地
  • 香港以外地區【平郵掛號】:第三區 東歐、北歐、南美洲、非洲及其他目的地
  • 香港以外地區【空郵掛號】:第二區 日本、大洋洲、歐洲 (東歐及北歐除外)及北美 (包括加拿大)
  • 香港以外地區【平郵掛號】:第二區 日本、大洋洲、歐洲 (東歐及北歐除外)及北美 (包括加拿大)
  • 香港以外地區【空郵掛號】:第一區 亞洲(日本除外)
  • 香港以外地區【平郵掛號】:第一區 亞洲(日本除外)
  • 香港以外地區【空郵掛號】:台灣
  • 香港以外地區【平郵掛號】:台灣
  • 【本地】香港郵政「易寄取」- 郵政局(請於「地址」貼上郵局名稱及地址)
  • 【本地】香港郵政「易寄取」- 智郵站(請於「地址」貼上智郵站名稱及地址)
  • 【本地】順豐快遞郵件投寄服務

商品描述

訂閱四期《就係香港》,一次獲取2023春、夏、秋及冬季號


2023 冬季號


2023年已成過去,可有數過,過去一年你影了多少相片?

你又可有評估過,人一生之中,影過多少張肖像或人物相片?

自1839年攝影術發明以來,無數的人像被拍攝下來,證明他們確實地存活過。


相片,可以為我們的記憶引路,引領去一段段曾經走過的流光歲月。

當記憶流逝,至親遠去,相片也可以為我們提供線索,去想像、連結那些我們無法參與的年代,不同的人生。


在當下漫遊雲端存照,手機自拍,或翻開封塵數十年的家庭相簿,甚至百年前的舊照片,

這段走入「香港人間」的旅程,在數不清的身影之間,能讓你烙下印象的,又是哪些人?​​


REview // 人像相片180年

1842年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後,攝影術亦火速傳入香港,人像照相館陸續出現,相片中「活生生的、 真實的人」,是一種存在的證據。來到今日,人類經過大量由攝影所產生的影像洗禮,已難以再為一幅人像照而感到驚訝,然而照片跟我們的記憶連繫,作為生活的印記,影響卻未曾改變。


REmember // 照相館人生

曾長時間記錄街坊老店的攝影師吳文正,收藏了一大堆照相館舊物,造訪過香港十多家舊式影樓,並出版研究香港照相館歷史的專書。面對那些早被當事人遺忘的舊照片時,他並不是旁觀者,也是有故事的相中人。


REminiscence // 照相館物語

在數碼年代之前,相片印在不同質感的相紙上,加上各種花邊裝飾及人手塗色,以及存放菲林及相片的包裝設計,這些「花款」會隨著年代、技術及美感而轉變,都為舊照片多添一種工藝的質感。


REmode // 當你見到天上星星

戰後香港娛樂事業愈做愈大,五、六十年代由邱良等攝影家拍下的一眾邵氏女明星; 乃至八、九十年代後,由著名導演/攝影師楊凡拍攝的張國榮、鍾楚紅、林青霞、梅艷芳.....都成就出人們心目中永遠的偶像。


REveal // Beyond Portraits 肖像,人的藝術

有關人的故事不會過時,有關肖像的創作也就永遠不死,只是在不同的時空,不同人有著各自的演繹和寄寓。九十年代香港觀念攝影先鋒之一的黃楚喬,以及自九十年代至今拍攝了大量著名人像的攝影師朱德華,他們創作肖像,同時也用肖像去創作,各自昭示出某一種解讀時代和人的視覺,還有感性。


REdefine // The Legacy 傳承 傳真

沒有聲效人員,每一部電影都只能是默片。1988年由曾景祥創立的MBS  Studios,主理過無數港產及中外電影的後期音效製作,為業界翹楚。2015年他離世後,年輕的獨生女以及他生前培育的一眾徒弟,如何延續父親/師傅生前的夢想?對他們而言,傳承到底是一種責任,還是奠基和啟發?


其他精彩內容:

REcord // 有種香港人

百多年前的歷史圖片除了讓人看到香港原來的面貌,一幀幀拍下了我們毫不認識或早經遺忘的人的肖像或合照之中,跟我們一直認知的「香港人」有沒有不同?「香港人」的身份和特徵又何在?


REgain //  亦東亦西,歐亞混血

十九至二十世紀之交生於香港的歐洲混血兒(Eurasians),雖然在外表及生活方式上更接近洋人,在身份認同上卻更傾向是華人。身處華洋之間卻兩面不被接納,究竟當時的他們過著怎樣的生活?


REcap // 童顏,大叔

曾經的香港街頭,隨處都可以碰見不修邊幅的孩童或大叔們,一瞬間的笑容,一張張有故事的臉,裝飾著當時貧困的處境。在這個城市幻變的風景裡,他們又昭示著一種怎樣的「香港人生」?


REfract // The Foreign Gaze 第三對眼中的香港人

在西方攝影家眼中,看見怎樣的香港人?在五、六十年代間兩度到訪香港的荷蘭攝影家Ed van der Elsken,以及八、九十年代時旅居香港的加拿大攝影師Greg Girard鏡頭下,是平民眾生的典型?還是異色情調的定形? 


REconnect //  忘了,忘不了

建築師出身的許慕義,通過祖母留下來的舊照片,追尋她失去記憶前的人生經歷,連繫兩代人的情感,同時探索記憶的虛與實。


REdraw // 深水埗人生

不論什麼時候,深水埗總是滿佈著形形色色的人。打扮及舉止怡然自得的阿叔和阿姐們,各自用不同方法「放大」自己的生活,都為本地藝術家亞米青Arme Chan 帶來啟發——空間有限,人生卻可以無限。


ISBN:978-988-74818-1-2
定價:HK$140
印刷製作地點 : 香港
出版日期:1月底


2023 秋季號

20張不同年代地圖,逾100幀歷史圖片;

7位香港畫家/插畫師,17幅原創畫作;

15位攝影師,超過220張相片;

13個大小專題,304頁內容。

2023年秋季,《就係香港》與你同遊「新界」。


城市在變,人在流動,界線也一直在變化。

邊境,新界,以至香港本身,究竟是核心的外圍,還是外圍的核心?

就視乎你站在哪一個時空和位置去看。



REvisit // 圖遊舊鄉新界

自二十世紀初開始,至六七十年代間興起的新界旅遊熱,不同形式的旅遊地圖之外,由西方旅客,到本地旅行家以至不同風格的攝影師和畫家,由Hedda Morrison到吳灞陵、麥烽、鍾文略、翟偉良、劉冠騰和歐陽乃沾等等,分別以攝影、文字和寫生記下了種種讓人懷念的舊時新界風光。


REzone // 由界變街 The Old Frontier

界限街原是1860年時設定的「中英邊界」。租借新界後香港邊界北移至深圳河以南,界限街也發展成一條街道,沿路以北包括深水埗、九龍塘和九龍城三個地區,也隨之由鄉村變城市,過程中卻有著不同的發展模式,形成三個性質截然不同的社區。


REdefine // 邊界,邊境

沙頭角、打鼓嶺、新田及落馬洲等邊境地區,對很多市民而言都十分陌生。隨著近年邊境開放,更多人前往旅遊,但這些邊境村落及禁區本身的歷史文化,以至它們怎樣突顯香港的特質,卻仍然鮮為人知。


REthink // 原居民到底是什麼?

戰前新界大抵仍保留著昔時的鄉郊模樣,戰後的難民潮及新市鎮發展帶來大量外來人口,也令新界步上城市化的道路; 到了七十年代丁屋政策出台,更將新界人分成「原居民」和「非原居民」兩種身份。 究原誰是「原居民」?


REdraw // 古洞,每一天都是最後一次

地圖插畫家貓珊來到面臨清拆的古洞,用畫筆記錄村內一事一物:舊士多、蔬菜站、醬油廠、大樹、小動物和村屋外,還有居於村內數十年的老村民們。每一個身上,都有動人故事。


REspect // 許舒與新界變遷

從1956年作為官學生被派到香港,到1987年底以新界政務署署長的身份退休,James Hayes(許舒)不但目睹新界鄉郊變為新市鎮的重要過程,同時用歷史及人類學者之筆,記錄新界百年變化。



其他精彩內容:

REmove // 九龍十三鄉的消失

自茘枝角至鯉魚門一帶地方在租借新界後隨即被劃入「新九龍市區」,位於九龍東部的「九龍十三鄉」亦在二十世紀開始,特別是戰後五十年代相繼被遷拆。如今剩下來除了一小片的衙前圍村外,其餘三個「城中鄉」牛池灣村、竹園村和茶果嶺村亦行將消失。


REseek // 界在那裡,家在哪裡?

新界那條「界」,以至將人分隔開來的各種界線是怎樣來的?界內和界外的景觀變化,又如何連結起人對家的歸屬,甚至建構起香港身份?從事建築的許慕義用攝影提出各種疑問,同時捕捉殖民地香港以外的另一種視覺。


REcap // 舊新田,新北都

千禧年至今,隨著深港融合的發展方向,新界北部變成大型發展計劃的火車頭。2021年推出的北部都會計劃,發展藍圖內的新田及旁邊的牛潭尾,原來的傳統圍村及農村面貌亦將會迎來更大的轉變。


Reserve // 農業,令新界變得更好 

香港農業自戰後至今,由糧食自給變成社會邊緣產業,嘉道理農場既是本地農業的重要推動者,也是這種變化的目擊者。回望新界農業這數十年來的褪色,新一代農耕又可以朝向什麼方式進行?


REsidues // 記憶看見我

八十年代之後,有不少新界歷史建築被列入古蹟,但同期消失的村落及地標亦不計其數。一個地方能夠保留什麼,清除什麼,改造了景觀和社區脈絡外,也引導人如何去記憶其所生活的地方.....


ISBN:978-988-74818-0-5
定價:HK$140
印刷製作地點 : 香港
出版日期:10月初


2023 夏季號

黑的歷史也是歷史,以訛傳訛也有其真實的一面。
在光潔齊整,常規和理性之外的Untold story,
可能隱藏著我們不知道或者不願相信的城市真面目.....

神話故事、都市傳說、民間信仰、荒郊廢墟、墳場墓地.....讓人暫離緊張的現實生活,去想像一個看不見說不通的詭異世界,

也提供了另一種意想不到的角度,讓我們去理解香港這個地方的興衰變化,以至精神價值的變與不變。


Dark Side of the Moon,可能才是月亮最美麗的一面。



REtell // 從前有個張保仔

海盜張保仔活躍於十九世紀初,據說曾以大嶼山和長洲為基地,而且勢力遠至華南沿岸,近及大灣區份,首次體現了「立足香港,面向海外」,為香港彈丸之地,在歷史上留下了註腳。但張保仔是何許人也許並不重要,重要的是,大家如何參與去發掘、重繪這個人物,以後背後的原因和寄寓。

 

REveal // The legend 幽玄傳說

不同形式的求神問卜以及民間習俗,乃至散落城鄉和大小社區的都市傳說及風水結界,無論哪個年代,都一直在香港流傳,更隨著時代及社會的變遷而不斷繁衍、增生、變奏,為什麼?

 

REdiscover // 尋幽探秘,廢墟不廢

廢墟探索成為近年熱門活動。在光鮮的城市外衣下, 香港不但隱藏著大量不同年代和性質的廢墟及遺址,當中更藏存很多被遺忘的歷史和故事,以及無數未解之謎。而隨著探廢熱潮,廢墟攝影也成為一種難以言喻的美學類型,讓不少好攝之徒沉迷其中,在荒廢場域中探索失落的風景。


REvitalise // 鎖羅盆不是傳說

荒廢數十載的鎖羅盆村,在一般公眾心目中一直離不開「猛鬼村」的印象。但過去數十年間有村民希望能藉著復耕復村,重現他們記憶中的鄉村面貌。在復村路上他們經歷了什麼,到如今,距離復村又差多少步?


REmade // 從雞籠環到華富邨

自從了享負盛名的華富邨,雞籠環的名字便日漸被遺忘。這個邊緣地帶原為墳場墓地及寮屋村,卻在六十年代以後變成讓數萬人安居的大型社區,且成為本港公共屋邨規劃設計的藍本。這樣極端的社區再造,成功關鍵是什麼?


REconnect // 家在香港,今日盧亭

自九七回歸, 一直有不同藝術創作以盧亭魚人隱喻香港,為缺乏神話的香港增添奇幻色彩。由古代到現代,盧亭和活在這個彈丸之地的人究竟有何關連?以半人半魚為畫作主題的畫家蟻穎琳,又如何演繹現代人與盧亭的關係?



其他精彩內容:

REshoot // 空遊墳場

從空中鳥瞰,城市一面是密麻麻的高樓大廈; 另一面也是密麻麻,卻像梯田般在山上展開的墳場。墳場和高樓彷彿是城市的陰陽兩面,互相依存。

 

REmap // 前世墳場,今生社區

香港早年不少墳場都座落於城市邊陲地帶,除了港島,現今的九龍鬧市在二十世紀初更分散了不同族群、規模大小不一的墓地。但隨著城市範圍不斷擴張,墳場也不得不搬家。今日的何文田,是如何由墓地處處蛻變為一個優質住宅社區?

 

RElics //  沒有鄉,那有城?

當鄉村日漸被城市侵佔,人的記憶亦不斷被沖擦。早經被水塘淹沒的城門八村,以及苟延殘喘中的馬灣村,都在提醒,在公式化地規劃的城市以外,這個地方曾經有過的另一面。


ISBN:978-988-74817-9-9
定價:HK$140
印刷製作地點 : 香港
出版日期:7月初


2023 春季號


夾在山頂和山下城區之間, 

身處不同族群和階層之中, 

The Mid-levels ,在香港不叫「山城」,而是「半山」。


這個春天,我們嘗試從不同高度和角度出發,邀來多位攝影師及收藏家,以及曾經或現在的半山居民,在328頁內容上,一起重構這個「半山夢境」,回溯在過去180多年間半山的出現和演變,以至人們一直嚮往要「住進半山去」,背後是一種怎樣的港式情結。



REvisit REveal REimagine // 看圖識半山 Since 1888

華洋混雜、城市與自然交雜的半山區,每一步都可以發掘出一段與香港歷史相關的名人和地方故事。在斜坡上修路起屋,亦令半山發展出獨有的道路網絡和居住空間,見證由地質學、工程學、建築學和經濟學高度提煉出來的空間運用智慧。沿著舊地圖和歷史圖片,讓我們重溫在這180多年來半山如何出現、成形和變化。

 

REvisit // 太平山頂 The One and Only Peak

處處是山的香港,「山頂」(The Peak)卻只有一個,就是太平山。倘若放下只將山頂作為「遊客勝地」的眼光,「山頂」是怎樣由光秃秃的山頭變成今日的尊貴地位?又如何影響香港半山及城市的發展?

 

REveal // 你所不知道的加多利山和渣甸山

1930年代初發展的九龍加多利山,以及戰後五十年代後規劃的渣甸山,都是今日最矜貴的「半山豪宅」地段,它們是如何出現?又如何變成今日的模樣?跟五代移居香港的土生葡人家族又有什麼淵源?


REmould // 改變半山的路 - 自動扶手電梯

半山行人自動電梯在1993年落成,從此改變了沿路社區的面貌生態。蘇豪區的出現令老去的華人社區變成餐飲娛樂勝地,沿路的太子臺卻保留著戰前的平臺式居住空間,全港最古老的清真寺也依然屹立,內裡藏著什麼故事?


REdraw // 半山睇樓記

香港教育大學科學及環境學系講師黃棣才博士,多年來不斷遊走香港各區,記錄不同年代的舊建築,並結合歷史資料和圖片,重新繪畫建築圖,當中不少是已經消失的半山特色建築物.....



其他精彩內容:

REshoot // 東中西北,航拍四個半山

中/東/西/北,四個港島半山,你能否分辨它們所在和特質?在空中航拍,分佈在不同等高線上的道路;依山勢而建,形狀不一高矮懸殊旳樓房大廈;還有狹縫之間數不盡的口袋公園、配水庫、球場、泳池.....全部收進眼底。

 

REmind // 半山上,半生王澤生

今日公眾眼中的「王歐陽」是香港建築界的翹楚,創辦人之一的王澤生原是戰後第一代本地培訓的建築師,創作項目不但回應本地環境和需要,也參與了香港蛻變為現代城市的重要過程。


REmember // 家在甘棠第

何甘棠的外曾孫謝天賜,近年公開了祖父謝家寶在一百年前拍下的家庭影片及相片,令公眾有機會一睹百年前居於半山的華人家族生活面貌。作為香港開埠早年混血兒家族的後人,也令他從小思索「我是香港人」的意義。

 

REdiscover // 以小見大,半山遺構

昔時不中不西卻充滿優越氣派的半山已經褪色,卻有後來者不斷追溯她的身影。對從事保育工作的建築師龍文菁來說,半山像是一個秘密花園,殘存著各種可以小見大的歷史遺構...


REmap // 通往半山的路

花園道、麥當奴道、雅賓利道、堅道、羅便臣道、般咸道、干德道、寶雲道、堅尼地道、寶珊道、旭龢道等等,都是構成傳統半山範圍的主要道路,在不同年代落成時,它們卻有著各自的背景原因,且要克服不同的困難。


ISBN:978-988-74817-8-2
定價:HK$140
印刷製作地點 : 香港
出版日期:3月下旬


網店四期訂閱專屬待遇


1️⃣ 隨書附送復古花邊相套,將相片變成一份禮物


現代人無時無刻都在影相或拍片,在社交平台上分享;但在照相機仍未普及之前,影相毫不簡單,甚至可以將相片作為禮物送給別人。兩款有復古花邊加上以懷舊美術字設計而成的相片套,讓你將喜歡的相片好好保存,或送給別人,珍藏存念。(顏色隨機,數量有限,送完即止)




相套尺寸:110mm x 155mm(摺起);261mm x 155mm(打開),可擺放2R或3R照片。(非實物圖片,僅供參考)



2️⃣ 隨書附送一張六十年代沙田/荃灣黑白風景照

(復刻版,以相紙沖曬,隨機一款)


六七十年代時攝影還未普及,並非人人都可以在郊遊新界時拍照留念。除了明信片,當年遊人也會購買這種2R尺寸的黑白風景照片。兩張來自六十年代的沙田及荃灣風景照,呈現了兩個地區在過渡為新市鎮之前的景貌,復刻照片以原來尺寸及相紙沖曬,留住昔日新界風光。(藏品由張順光提供)


   



3️⃣ 隨書附送古地圖明信片一張

無邊無涯,海往往帶來更多想像。


香港被海環繞,在城市沿維港兩岸開始發展之前,由久遠的盧亭神話到天后崇拜,以至張保仔海盜傳說,統統都與海有關。這幅來自明萬曆年間的《粵大記.廣東沿海圖》(局部,重繪版),繪製方法及地圖上各個地方的名字及位置,不少雖與今日大相逕庭,卻讓人看到一些香港地方的前身,以及海如何形成香港的形貌。




4️⃣「有時」It's time 體驗優惠

「有時」It’s Time是一個位於油麻地逾半世紀舊唐樓內的私人音樂空間,以黑膠唱片和類比音樂為主,亦會以不同年代及特性的中古音響器材播放各類型音樂,並定期舉行不同主題的音樂欣賞活動。場內也有各類音樂藏書及刊物,歡迎參加者自攜黑膠唱片前來分享交流。現在網店訂購2023夏季號《就係香港》/ 訂閱一年四期,可以優惠價參加「有時」的音樂體驗活動。


有時it’s time @itstime.hk

地址:油麻地廟街63號三樓(美都餐室樓上)

開放時間: 逢周五及周六 3-5pm 及 7-9pm(請以FB或IG inbox預約)


優惠價:預約時出示《就係香港》網店訂閱記錄,二人同行一人免費(原價每位 $100)

(開放日子請留意有時FB及IG公布)


*優惠只限使用一次


5️⃣ 

隨機附送以下一款半山明信片(由1900年代彩塗銀鹽相片複印)

A款:由山頂下望半山、維港及對岸九龍



B款:由寶雲道望西半山


(藏品由謝啟華先生提供)



海外寄送總運費

由於系統未能自動計算香港以外地區四期訂閱的運費,我們會於收到訂單後聯絡訂戶有關差價補回,運費參考如下:

 

平郵

空郵

易網遞(僅限部分地區,寄出後派遞需要720個工作天)

台灣

$300
1845個工作天)

$700
410個工作天)

/

第一區 亞洲(日本除外)

 

$360
2160個工作天)

$800
1020個工作天)

新加坡:$340

第二區 日本、大洋洲、歐洲 (東歐及北歐除外)及北美 (包括加拿大)

 

$380
3560個工作天)

$840
1020個工作天)

日本$300

澳大利亞$640

英國$780

 

第三區 東歐、北歐、南美洲、非洲及其他目的地

 

$380
3560個工作天)

$880
1020個工作天)

/


(首圖部份為《就係香港》2022出版的季刊,僅作參考用。)






顧客評價


{{'product.product_review.no_review' | translate}}

相關產品